
囊匣是我國一種帶有裝飾和包裝性質的傳統手工技藝,其制作和應用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。也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,經過不斷技術改進和經驗積累逐漸發展起來的一項專業包裝技術。隨著對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的加強和保護技術要求的提高,對藏品的小環境控制技術的要求更為凸顯。因此,囊匣的科學設計、選材、精心制作和技術控制,是使藏品能否長期處于一個適宜的良好環境,延長藏品壽命的重要環節。
制作工藝與功能要求:
一、囊匣外殼:
1、外殼板材厚度要適宜,符合文物承重要求,框架牢固不變形,采用竹釘加固。
2、囊匣表面均勻無劃痕、毛刺、毛邊、樹結、污漬、裂紋、色澤一致。
3、板材要干燥,經防蟲處理。
4、囊匣的外體積=器物+棉卷+內殼+外殼。外形美觀大方,外殼板材厚度適宜、框架牢固不變形,必要時可采用竹釘加固。在滿足囊匣各種安全指標的前提下,盡可能體積輕小,便于存取藏品;
5、、軟囊匣 內部為:器物六面合理受力的擠合狀。根據器物的形狀隨性設計內囊,軟匣內囊使用優質棉花打成棉卷,用棉線將棉卷固定在內殼上,厚度和棉卷的捻度根據器物質地而定。要求軟囊匣內囊柔軟、厚度適宜,富有彈性。棉卷與藏品之間有相應的回彈力。將藏品置于囊匣內時,六個方向均與棉花內囊接觸,做到物囊吻合。使文物更加穩固安全;
6、硬囊匣 內囊平整、藏品于匣內定位準確、深度適宜;
7、內襯材料 光滑、不刮絲、無酸、無靜電,做到鋪襯到位,(杜絕一種存在的現象:由于內襯短窄,造成藏品置于囊匣內處于懸空的現象);
8、提物線 綿軟潔凈、位置準確合理,長短適宜,(杜絕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:由于提物線位置不準確,在提取藏品時發生翻跟頭的現象);